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寻找远去的足迹

 
 
 

日志

 
 

春节随想  

2009-01-24 01:33:56|  分类: 原创日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可以美化标题或签名的素材 - 山中虎 -  朝花夕拾心有意 春去秋来无意间  

斗转星移,柳色秋风。当二十四番花信风轮番吹过,一年一度的又一个春节踏着冰雪的脚步,伴随春天的呼唤向我们走来。

一入腊月的门槛,旧历的除夕恰似一坛滋味醇厚的老酒,经过岁月长久的沉淀,那股醉人的酒香扑面而至,浓浓的的年味满街飘散,红红的灯笼,红红的福字,红红的春联,红红的服装和红红火火的欢闹,红色的旋律舞动吉祥的祝福在华夏大地荡漾。人们忙着 “办年货”、“吃腊八”、”过小年“、“买糖果”、“备食物”,不少家窗家撑起一根根竹竿,上面晾满了制好的鱼、鸡、鸭、猪腿、腊肠……欢乐喜事一件件接踵而至。

 说来中国人的传统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春节在“年”的本义里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穿越岁月的烟尘回望,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正如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抚今追昔,依稀残存于儿时记忆中的春节,就像一幅浓浓的水墨丹青。有蜿蜒斑驳的的青石小巷,有雪盖冷绿的庭院,有血红的山茶,还有深黄磬口的蜡梅花。古朴祥和的小院里的房子粉刷一新,院门上贴着喜庆的对联,还挂着大红的灯笼。墙的白,灯的红,映日的雪色,衬托出一张张喜形悦色的笑脸……。除夕之夜,炉烟升起,炭火熔熔,全家一年的珍藏,在泛着热气的锅里翻腾,诱人的香气让孩子们一个个垂涎三尺。大年初一,那是孩子们睡醒后第一眼看到新衣帽的兴奋,是接过长辈给的头一份压岁钱的无比激动。春节像一汪净化灵魂的清泉,那四处绽放的礼花和急促欢欣的鼓点,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平时深陷在世俗纷扰中难以脱身的人们,在流光溢彩的年节里都会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脸。

的确,“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的地位一直未曾改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年代虽有不同的过法,但是,人们仍然非常重视“年”的到来。不管是富人们的重大庆祝节日,还是穷人的年关,“年”都像是岁月中的一个关口,躲无可躲,藏无可藏,连《白毛女》中的苦难的杨白劳躲债七天,也在风雪除夕夜赶回家中为喜儿捎回二尺红头绳,含泪欢笑憧憬平安年……我们的祖先父辈就是在年年祈盼,岁岁祝福中一代代老去、逝去,在子孙后代身上延续着千古不变的年节美好情结,传递永远的和祥与幸福。

 如今,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新衣、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还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历经五十多年的光阴,我过了五十多个春节,其间有温馨幸福的春节、苦涩贫穷的春节、忆苦思甜的春节,甚至革命化的春节,这戳盖时代印章的年节如同走马灯似的在我生命旅程中转瞬即逝地掠过,留在记忆忘川中已瘳瘳如烟。

 走进21世纪的中国,相比过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论吃,“天天吃好的,天天过大年”,大鱼大肉并非节日才吃得上;说穿,新衣靓衫并非节日的盛妆;此外,原有的一些过节的好风俗,譬如腊月二十四(传说中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打扫“阳尘”的习俗,也因为如今家居装饰如宫殿一般的豪华而无尘可扫,连最重要的过节仪式——吃年饭,也被贪图便宜的人们简化成到酒馆饭店里嘬一顿了事。更别说人情味十足的相互走动拜年这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随着大众步入“数字时代”,走进“e化生活”,逐步演变成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工具交流传递。

 常言道:“忙年忙年,过年就得忙。”其实,忙也是一种心气,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的心气。忙才有味,忙才有趣。但如今这年月,你所需要的一切商家都为你准备好了,不需你操心,不要你费神。即便你想忙,恐怕也忙不起来了。“忙年”变成了“闲年”,年味淡了,以前那种过年的感觉,怕是真要成为一份永久的追忆了!

 尽管如此,物资生活的丰富始终没有改变春节的民族底蕴和传统文化精髓,动摇春节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每年的年夜饭仍是亲情与相聚,是交流与感激,平日吃得再好,也没有年饭吃的有滋味。正是年夜饭、压岁钱、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闹元宵、狮舞吉祥、龙行福瑞等新春仪式,营造了过年浓郁的的喜庆氛围,增加了亲朋好友建德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欢乐和传递欢乐的过程中,人们不约而同的完成了一次次精神的净化与更新,春节的气息永远让人沉醉!       

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春节恰似大自然季节轮回留下的缝隙,又如生命之舟拥有的一个小小的港湾。在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上追逐收获的人们,时时会感到身心的疲惫和精神的困顿,这时或许只要饮一杯历史的汤剂,就能够让惴惴的心灵在传统的温床上稍息片刻,任凭悠然的古风抚慰一下纷乱的心绪,好比一个背井离乡、独自远行的游子,走累了便要稍稍歇息一下,喝一口历史长河中清淳的泉水,想一想自己的来龙去脉,然后再鼓起勇气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

 春节到了!醉卧在年节的怀里,让我们尽情地欢歌,尽兴地享乐吧!短暂的栖息之后,等待我们将又是一次艰辛但却辉煌壮丽的扬帆!

   春节随想 - 山中虎 -  朝花夕拾心有意 春去秋来无意间

 

              

返回目录                                     返回主页

  

  评论这张
 
阅读(408)|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