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寻找远去的足迹

 
 
 

日志

 
 

生日谢谁  

2009-05-06 23:49:44|  分类: 原创日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七旬老者,时逢生日,儿孙们为他设宴祝寿,吉言颂语声声,推杯交盏连连,好不热闹。老者走到比他更老的母亲面前,屈膝跪下,“儿生日,母难日,七十年前的今天,是您将我带到这个世界,儿在下谢了!”伏地三叩,抬起头来已是泪流满面。老者举动震惊四座,儿孙们更是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纷纷离座,跟着齐刷刷跪地,一起拜敬老祖,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不止一次的感动!
       世人都有生日,身为父母,都会清清楚楚记得儿女的生日,而身为人子,又有多少记得父母寿辰呢?能在生日这天感恩母亲就更为难得!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名儒朱用纯所作《劝孝歌》“……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为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木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唯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尔见面,母命喜再续。…”字词生动,感人至深,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其实,中国古代史书上早就把生日称为“父忧母难日”。
        儿生日,母难日。因为母亲在孕育你生命的近一年的日子里,是那么地小心翼翼、那么地辛苦;你出生那一天正是你母亲最痛苦、最艰难的日子,也是父亲最着急的日子;一个孩子一旦出生,就意味着将带给母亲一生的苦难,从孩童时代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我们无时无刻不沉甸甸的挂在母亲的心中。母亲在分娩的阵痛中,缔造了我们的生命,又在劳作和牵挂中呵护着我们长大……母亲把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却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一世。       
        还听到一个故事,也是真实的。上中学的儿子过生日,班上同学聚会家中,母亲从早忙碌到晚,做好一大桌好饭好菜,小客人们到了,母托词离开家中,为的是让儿子尽兴。母亲漫无目的的在街上转悠了半天,见家中依旧灯火通明,笑语欢歌,便默默坐在街头路边一直守到深夜……这是何等的感人泪下,丝丝如怀的舐犊之情啊!
        我想不应该责怪孩子,也不要笑话父母痴心,对待自己的儿女,天下父母是一样的。倒是觉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基础影响着观念的变化,具有中国烙印的孝道文化潜移默化的淡化着。在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人中间呼唤、重拾和宣传孝道势在必行。追源感恩的反哺天性不应淡化摒弃,而是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且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让中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下来先哲的智慧在世世代代中承袭与人类真挚的情感如影随形。
        人间诸情,母恩最深,爱情可以枯萎,生存亦可一波三折,而“母爱却无衰竭之虐”,母爱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即使穷其一生也无以报答。
        朋友,我想此刻你应该和我一样知道了“生日谢谁”文题的答案了!
        生日的时候,我们应该和自己母亲在一起。不讲究你的身份、地位、权势;也无论你有多忙、有多烦或有多远,请用心记住生日就是母难日!生日要纪念的不是你,而是母亲!生日最应感谢的是我们的母亲!
       

在写这篇短文时,无意间读到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

        
    母难日三题之一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母难日三题之二 矛盾世界
快乐的世界啊
当初我们见面
你迎我以微笑
而我答你以大哭
惊天,动地

悲哀的世界啊
最后我们分手
我送你以大哭
而你答我以无言
关天,闭地

矛盾的世界啊
不论初见或永别
我总是对你以大哭
哭世界始于你一笑
而幸福终于你闭目

 母难日三题之三 天国地府
每年到母难日
总握着电话筒
很想拨一个电话
给久别的母亲
只为了再听一次
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

但是她住的地方
不知是什么号码
何况她已经睡了
不能接我的电话
“这里是长途台
究竟你要
接哪一个国家?:

我该怎么回答呢?
天国,是什么字头?
地府,有多少区号?
那不耐的接线生
卡挞把线路切断
留给我手里一截
算是电线呢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
就算真的接通了
又能够说些什么
“这世界从你走后
变得已不能指认
唯一不变的只有
对你永久的感恩”

读罢我不禁落泪!

 

返回目录】                              【返回主页

 

 
 

  评论这张
 
阅读(303)|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