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寻找远去的足迹

 
 
 

日志

 
 

茶说  

2011-11-07 21:49:14|  分类: 原创日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博客信纸 - 美梦 -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请为我们自己鼓掌 博客信纸 - 美梦 -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请为我们自己鼓掌
博客信纸 - 美梦 -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请为我们自己鼓掌

        我虽不懂茶,但晓得一些茶的趣味和奥妙。
        茶,何也?唐朝诗人元稹的一首宝塔诗云: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中国的茶和酒一样作为一种文化,历史渊远,承传几千年。品茶和饮酒虽然都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与之使人沉醉的酒相比,茶确令人清醒。酒喧嚣,茶则静雅,茶有酒不具备的那种飘然神逸的气质。因为茶是一种表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蕴玉之物,实乃一种大自然的杰作。
        古人论茶,多以涤烦疗渴来述其功用。宋吴淑有《茶赋》,说它“效在不眠,功在悦志。”宋徽宗《大观茶论》说它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苏东坡说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称其为嘉叶,并以拟人化手法为茶作传。后经过代代发展沥变,茶由药用而饮用、 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 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喝茶似乎很简单,只要有一只茶杯、一小撮茶叶、一壶开水即可;但是要讲究起来也可以很复杂,茶具、茶叶、水、环境、喝的方式……都各有许多名堂。
        茶具狭义上指茶杯、茶勺、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意指更大的范围。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就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这些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了。
        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茶叶的种类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好茶还需好水泡,泡茶之水讲求清、活、轻、甘、冽。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又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茗饮无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强调幽雅、洁朴、高尚、和谐的自然环境,身处清山秀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品茗,饮茶便能从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艺术的享受。杯茶在手,闻其香,观其色,察其姿,看其形,品其味,啜其华,此时此景,虽“口不能言”,却“快活自省”,静领其意,韵味无穷。明代的冯可宾著《茶录·宜茶》中提出的品茶的13个条件。一要“无事”:超脱凡尘,悠闲自得,无心无事;二要“佳客”:人逢知己,志同道合,推心置腹;三要“幽坐”:环境幽雅,平心静气,无忧无虑;四要“吟诗”:茶可引思,品茶吟诗,以诗助兴;五要“挥翰”:茶墨结缘,挥毫泼墨,以茶助兴;六要“徜徉”:青山翠竹,小桥流水,花径信步;七要“睡起”:睡觉清醒,香茗一杯,净心润口;八要“宿醒”:酒后破碎,饭饱去腻,用茶醒神;九要“清供”:杯茶在手,佐以果点,相得益彰;十要“精舍”:居室精美,摆设陶情,平添情趣;十一要“会心”:品尝香茗,深知茶事,心有灵犀;十二要“赏鉴”:精于茶道,懂得鉴评,善于欣赏;十三要“文僮”:茶僮侍候,烧水奉茶,得心应手。
        至于喝茶的方式更是讲究季节、时间、地点、茶溶浓淡而不同,有言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看来喝茶要喝出品味,随便不得!
        自古茶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茶的文学数不胜举。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数不尽的禅道先哲,与茶为友,尘心洗尽,灵感迸发。当代的赵朴初居士曾有一首著名的诗:“七碗受至味,一壸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其“七碗”的典故出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白居易写过一首《食后咏茶》,讲他吃饱睡足后在茶里悟出的人生:“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虑者,长短任生涯。”“铁色皴皮带老霜, 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 算观先通圣妙香(〖元〗刘秉忠)”“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宋〗秦观)”“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宋〗曾巩)”……多少妙语佳句,一瞬镌刻,成为不朽。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禅的福地。只要读一读茶诗,就会和无数寺庙禅院蓦然相遇,眼前便会有许多高僧禅师飘然而过。不用查史书,也能恍悟茶与禅的渊源是多么深长。与茶最早结缘的并非世间的凡夫俗子,而是栖隐山林禅院中的高僧禅师。茶圣陆羽幼时是在禅院中度过的,才结下一生茶缘,而与陆羽接上茶缘的便是茶道大师诗僧皎然。茶的寓意是放下,人生如旅,奔波的人,忙碌的人,放下手里的活,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放下,故谓之茶禅一味。
        茶可清心,茶可启思。因为,茶水为精,茶香为气,茶叶为神。善于饮茶的人,可使文化人多几分文人的雅趣,凡夫俗子得到清闲。淡淡的茶香,可使人们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向人生的千姿百态,走向性感的净化,走向大彻大悟的生活理念。
        品茶人都喜欢在“品”字上下功夫,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这个过程也是性情陶冶的过程。品茗的妙趣,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过往,有人将茶喻作美酒,“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有人将茶喻为鲜花,“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有人将茶看作知音,“琴里知闻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茶,也无处不在的道,在于你感悟的本领。
        品尝茶色茶香茶味,是品茶人最平常的需求,但茶不同于其他饮品,它与明月清风云雾为伴,得大地自然之精华。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茶的平凡,茶的质朴,茶的纯净,茶的中和,统统溶化在清心爽口的玉液之中。以便从品茗中,品出人生感悟的生活真谛和生命艰辛的韵味,清醒之中能让人读懂岁月铅华中的种种道理。
        话又说回来,虽说茶禅一味,茶道高深,但茶趣祗有雅俗之分,并无无高下之别。对众多平常爱好饮者来讲,能悟便悟,不能悟就继续执着、随缘,还是遇茶便饮,品其真味罢了。今天大家喝茶,未必一定要知道那么多的典故,也不一定都能在茶中与他人神交。但是,但我们独自品茶,能不能喝出四时流传在茶中的寄托呢?
        现代人在都市生活的空隙里泡的可能不只是一杯茶,可能更是一分亲近自然的心境。“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荷花”,一杯清茶,三两知己,谈天说地,为的是心情,为的是从茶中体会生命的纯净和喜悦。或夜晚捧着一杯清茶,摊开一本好书,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让世间尘世的纷扰、混乱、嘈杂和喧嚣都远离我们而去。
        的确,生活中有茶相伴,实不枉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返回目录】 


博客信纸 - 美梦 -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请为我们自己鼓掌

 

回博客首页 山中虎博园 山中虎博园


 

  评论这张
 
阅读(245)|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