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寻找远去的足迹

 
 
 

日志

 
 

黄鹤楼的变迁  

2011-12-04 16:19:42|  分类: 原创日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咏读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千古名作,不得不提起武汉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
        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的变迁中,兵火频繁,黄鹤楼屡遭劫难,屡毁建建,兴废建毁多达二十余次。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浩劫定三千,最难忘树绕晴川,草萋芳渚;壮观吞八九,看不尽大江东去,爽气西来。”这是清人汤世镛参与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修复重建时所题楼联,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现在的黄鹤楼二楼大厅里展示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仿制模型,向游人立体介绍了黄鹤楼的历史变迁。

黄鹤楼的变迁 - 山中虎 - 寻找远去的足迹

           唐代黄鹤楼,处于由用于战争向观景过度时期,唐代黄鹤楼,楼与城相连。耸构巍峨,高标卓立。朱栏粉堞,绿色瓦顶,四周绕以围墙,又有角楼,既可登楼揽胜,也可作为嘹望哨所,整体建筑古朴雄奇。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鸟瞰井邑,俯拍云烟,堪称当时荆吴形胜之最。

黄鹤楼的变迁 - 山中虎 - 寻找远去的足迹

        宋代黄鹤楼的形制,是由楼、台、轩、廊组成的建筑群体。主楼二层,每层翘角重檐,飞达四敞,十字脊歇山顶。楼内彩绘藻井,周围小亭回廊;整个群体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了宋楼雄浑隽逸的风貌。

黄鹤楼的变迁 - 山中虎 - 寻找远去的足迹

   元代黄鹤楼,主楼为二层木质结构;重檐翘角,十字脊歇山顶。二楼周围,绕以彩绘游廊。楼前另起一座观景高台,通过旱桥与二楼相接。其组合建筑群落中有植物、叠石配置,远近皆景,游憩咸宜,显得华贵、富丽而秀逸,观其形制,仍不失宋楼之遗风。

黄鹤楼的变迁 - 山中虎 - 寻找远去的足迹

    明代黄鹤楼,主体二层。楼顶为重檐歇山,下有布蓬遮阳。楼内分隔雅室,宽敞明亮,可以摆设筳席,题诗作画。楼侧辅以重檐小厅,并有涌月台、仙枣亭等附属景点。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构建恰当。纵观明楼,既有元宋神韵,又有明代特征。

黄鹤楼的变迁 - 山中虎 - 寻找远去的足迹

   清代黄鹤楼,系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楼分三层,计高七丈二尺;柱周七尺以上,四十八楹。周围附属景点很多。清楼的特点是奇特壮丽。“遥看缥缈接蜃楼,近睇峥嵘叠霞倚”,展现了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

黄鹤楼的变迁 - 山中虎 - 寻找远去的足迹

        现代黄鹤楼,是由楼、轩、廊、坊、亭等组成的建筑群体。六十个翘角翼舒凌空,四闼霞敞视望如一。楼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集北雄南秀诸楼风格之大成。整个楼体雄浑稳健,古朴典雅,既不失传统的独特形制,又比历代更加巍峨壮观。现代重建黄鹤楼,无论建筑规模、设计工艺、装饰艺术和整体布局都非历代黄鹤楼所可比拟。

    如今的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已辟为黄鹤楼公园。园内近百个景点,处处花草树木,众多牌坊、轩、亭、廊台建筑,还收藏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刻,游人参观黄鹤楼之余,可以尽情在公园憩息漫步游玩。
    虽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一说,豪不吹嘘的也可讲“不登黄鹤楼,白来武汉走”,的确如此,凡到武汉的游人没有不登览黄鹤楼的。

返回目录  

回博客首页 山中虎博园 山中虎博园

点击 http://xjxn2.blog.163.com/album/#m=1&aid=232455641&p=1 去观赏黄鹤楼公园风景


 
  评论这张
 
阅读(63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