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寻找远去的足迹

 
 
 

日志

 
 

无题  

2012-02-17 16:45:31|  分类: 原创日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网易博客信纸[转] - 菊仙 - 菊仙的教育博客

        一日清理旧物,翻出几封信件,多年不见此物,十分稀罕;又见报载龙年未到《壬辰年》新邮票尚待上市,价格始以高开。2012年1月5日,邮票正式发行,倍受热捧,价格甚至翻了十多倍,疯涨的速度让人始料不及。可叹传统邮政业在现代通讯的大发展中已经不可回避的衰落,邮票作为通信的原始功能已渐消亡,而被被作为藏品寄予“钱途”。如今谁还写信?更有谁会贴用背离面值的龙票呢?……因有感遂出曰《无题》


        “有封又有语,有语在封里,只见封中语,不见语中人。”
        这是一则谜语,打一通讯工具,谜面写出来,见字明意,便易知谜底为“信”。但若以口头念说,恐怕多数人会把其中“封语”当做“风雨”,听成“有风又有雨,有雨在风里,只见风中雨,不见雨中人。”我试过很多人,很少有人猜中。谜语的巧妙之处在于只可言传意兮,不可展纸明书。
        谜语是儿时祖母教我的,她让我认识了信。书信有封,封内笔语,曾几何时,夜幕四垂,一灯如豆,展开一页洁白的信笺,提起一支纤细的笔,将满腹的心事诉与远方的亲人或朋友?然而此情此景早已化作一段浪漫。岁月荏苒,我已记不得自己寄出的第一封信是去向何处,也忆不起收到的第一封信来自何方,可依旧是怀念那些有信自远方来的日子。那墨绿色的邮筒,那方方正正的邮票,那散发着香味的信封,那承载着每个人的思想,传达着彼此浓浓深情,展现着语言魅力的鸿雁传书,已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珍藏……
        “信”:人言合成单字,形象地表达出信的内涵,不就是人们书面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么?书信是所有文体中最独特的。俗语说“距离产生美”,有些语言不便直面沟通的可以信函书写,有些情感不便当场表达的可信笺流露,就是诸多书信美文产生的原因。想想看!一边写信,一边想着将要读信的那个人,心情便一直悸动着。那些当面都不曾说出的言语,都化做心香一瓣的文字,包裹在信笺里,几经辗转才能来到对方手里,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古时,道路闭塞,交通工具落后,烽火狼烟,马递邮驿,人们用原始的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先人们心灵慧通,浪漫得可以,也确是无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要知道战乱频仍、辗转奔波、音信难寄的时代,一封家书带给离人多少欣喜和安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秋风萧瑟,木叶尽脱,关山千重,萧水阻隔,羁旅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难抑,万语千言,一纸信笺怎寄?星移斗转,岁月更迭,如今印记在那些古诗词的笺,鸿雁,鲤鱼,尺素,锦书、信鸽、大雁之景之物,尘世间用最古老的情怀传递的一种思念,早已恍如隔世!
        社会进入电子时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急功近利的人们谁还会费那般心事,特别现在的年轻人,都唯恐不先锋,把手机、电脑玩出N种花样,谁还屑于拿着一支笔,一笔一划地写信?微时代的我们,写微信,玩微博,只需按动拇指,每时每刻的想法就会即时发送。再也无需在焦灼或喜悦中等待一封信穿越万水千山。写信已经被电子邮件所代替,传统手写书信逐被淘汰,在现代通讯方式面前功成身退。东西与南北、城市与农村、中国与世界已经没有距离,地球正逐步演变成一个没有距离的村落。遗憾的是,虽然人与人之间联络方便了,却少了那份渴盼的焦灼、等待的缠绵、拿到远方书信的狂喜。
        真希望我哪天,能收到信。写在纸上的。郑重寄来,贴着邮票,散发墨香,连同写信人的呼吸,心的悸动,都在文字里……这恐怕是奢侈的想象,难以实现的了。

返回目录  


 

回博客首页 山中虎博园 山中虎博园

网易博客信纸[转] - 菊仙 - 菊仙的教育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241)|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